他们任务是去年八月才领到,一月时刚刚出样机,还需要经过一系列测试,过程中说不定还得改。冶金链那边更慢一点,不知道能不能赶在三级怪兽出现前搞定。
假设怪兽能稍微配合点,不要打断工业链小型化的过程,熬过今年,明年就可以在部分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实现不含原材料开采的工业链自给化。
这个新型产业中,C国的官营企业虽然有几个项目,主力仍是各私人公司,就国家层面,C国并不打算将其列为重点战略。
主要矛盾还是个产能问题,小型化工业链的生产能力,只勉强能让城市的技术水准不倒退,以城市为单位去给太空体系提供物资援助就完全不现实了。
哪怕不说工业链,只说人。
有研究显示,长期接收外来援助的灾民、难民,都会发生结构性的文明倒退,教育也会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归零。
反过来说,生产和商业活动,是维持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旦缺失,人类将走入不可逆的衰退,从文明走向愚昧。
小型化工业链在此处起到一个文明阶段锚定器的作用,至少保持了对高端人才的刚需,不至于荒废教育。
受限于原材料、产能,小型化工业链在全球产业链断开后,并不能替代规模化工业的力量,最多只能维持城市里的家电、电动车、建筑的翻新和养护能力,覆盖率还无法保证。
总而言之,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工业链小型化只是全球灾难后期的有益补充,并不是全球产业链的替代者。
对全球产业链有更全面认知的官方,对于后灾难时代,只盯着几个重点。
第一是前面提过的,以全球自给城市协同构建的核材料供应系统。
第二是食品加工,这里的食品加工,单指为太空体系补给的真空包装脱水肉类食品。
主要考虑到现有太空设施重力太低,重力最高的是只有0.3g的鲲鹏空间站,可鲲鹏空间站自己又要依赖月宫投送矿产类补给,畜牧业短期内不能有任何指望,肉类将成为后灾难时代太空最匮乏的物资之一。
不过肉类加工毕竟属于偏低端的产业,把畜牧业包含进去,是各重点目标中唯一能通过单一城市完成的任务。
第三是电磁火箭的制造及快速回收能力。
运载火箭是工业皇冠上明珠之一,能与之相比的只有航空母舰、核潜艇,裂变核弹的技术门槛都差了点意思。
想要在单一城市内集成运载火箭的全部生产环节,可能性必须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