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有乡土观念的。他们以后出息了,必定会千方百计的照顾自己的家乡人。我们楚州,以后要想大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才有一切。”
“你想啊,如果有个老乡在省里甚至是国家的部委工作,我们楚州以后要批什么项目,找到他们帮忙,是不是就要方便得多?”
“明清两代,绍兴师爷掌管国家庶政好几百年,就是这个模式。”
刘弘毅侃侃而谈。
这是他早就在筹划的一件大事。
还有一层意思,他没有明说。如果这个辅导工作,由艾高峰和刘楚安来主导,所有那些得过他们“恩惠”的知识青年,只要是考上了大学的,都会对他们有一份感激之情。
时机合适的时候,他们应该是不介意回报一番的。
这是多大的一笔“人情投资”?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二十年后,这些人身居要职,刘弘毅有事去求他们,说是艾高峰的女婿,刘楚安的儿子,他们要不要高看刘弘毅一眼吧?
更何况,刘弘毅极有可能,是他们之中很多人的“老师”。
是的,刘弘毅打算亲自给他们授课。
虽然没有挑明,但刘楚安显然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路子走宽了啊。
“是这个道理……那你谈一谈,你具体的计划怎么做?”
刘楚安自动切换到楚新县委书记的身份来考虑问题了。
“开辅导班,开夜校。同时,尽量和各方面沟通协调,减少他们的工作量,这两个月,让他们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复习功课。”
“另外一点,就是马上组织楚州一中和其他重点中学水平高的老师,赶紧编写辅导教材。”
这个具体计划,刘弘毅早就有了清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