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广告招标会现场。
第一届标王的暗标投票结束。
唱标开始。
谭主任用清亮的嗓音,报出一个又一个的投标金额。
李云海填写的数字是3000万元整。
他填写的金额,一度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家。
1994年,能投出3000万元用于一个广告的企业,已经算得上佼佼者了。
很多企业虽然有钱,但会觉得这个标王广告不值三千万。
有的人以为,写2000万就差不多了,顶天了!
第一届标王之争,大家多是抱以观望态度,出价相对保守。
就连谭主任自己也不清楚标王到底有多大能量。
在接受采访时,她曾公开说过:“标王并不像许多企业想象的,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关键还是企业自己产品的质量、销售与创新。”
可现实是,当时的央视标王的确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得标王者得市场。
机会遍地走,今年特别多。
经济文化大爆发的1994年,催生了标王的诞生。
此后数年间,标王之争成了我国经济的晴雨表和市场变化的风向标。标王的能量自不必多说。
199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35.7%,农村为28.3%。
老百姓越来越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