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感觉到,今天这场对话之后,岭子顶村所有村干部对他的态度都有了微妙的变化。
岭子顶村也就是点支烟就能走完的地方,当天下午关于庞学林的各种传言就成了村民们讨论的焦点。
像什么半个月挣了三千八百块,在省城大学有了职务,每个月能拿五百块工资,和蔺县长谈笑风生……
还有什么村里要建希望小学,只有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才能请施工队,拿每天十块钱的工资……
一开始村民们对庞学林半个月赚了三千八百块钱还有些将信将疑,等看到学校里的那些孩子收到庞学林发放的礼物,阿青又穿着一身非常亮眼的新衣服在村子里晃悠的时候,心中的疑惑自然而然的消去了。
在今天之前,岭子顶村村民们对庞学林的态度主要分为两拨。
一波是把自己孩子送到学校去的,这些人,对庞学林相对还比较尊重,遇见的时候,也会叫上一声“庞老师”。
另一拨人,没有把孩子送去学校的,这些人对庞学林就比较不屑了。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读书什么用,老胡(胡文斌)不也一辈子在这山疙瘩里待着?庞学林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不也得回来子承父业?还不如省下几块钱吃点好的,孩子会种地就成,长大后总不会饿死!”
这些言论,在村子里占了大多数。
但今天之后,这些人对庞学林的态度就变得复杂了。
一下午的时间,村子里时不时能听到一些妇女在低声议论。
“谁说读书没用的?还是胡老师有眼光啊,把那孩子送到县城上高中,要是老胡不死的话,现在可就享福喽。”
“我早就说了嘛!那孩子是个能耐人,半个月挣了三千八百块钱,十里八乡,又有谁比得上那孩子!”
“可不是吗?苏家的那姑娘,跟着庞老师,这都打扮成什么模样了,和城里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对了,我还听说村子里接下来要建什么希望小学,到时候招小工,十块钱一天,要不要让我们男人去试试?”
“庞老师说了,必须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才可以进施工队,我们家倒不怕,巧兰在学校里都读了三年了,倒是你们家那几个孩子,出了年,再不送去学校,可就挣不了这份工钱喽!”
“等我男人从地里回来,我就找他商量商量,出了年,怎么咬牙也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