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澈和太平公主刚从金吾卫诬陷的风波中脱身,还未来得及好好休整,边关急报便如雪片般飞至长安。吐蕃军队在边境集结了大批兵力,营帐连绵数里,军旗在凛冽的寒风中烈烈作响,似有大举进攻之势。那密密麻麻的吐蕃士兵,身着厚重的皮甲,手持长刀利箭,在草原上操练,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
消息传入朝堂,满朝文武皆惊。武则天高坐龙椅之上,面色凝重,眼神中透着忧虑与威严。殿下群臣议论纷纷,神色慌张,有人主张立刻出兵迎敌,有人则提议先派人去打探虚实,还有人担心兵力分散会让国内防御空虚,一时间朝堂上众说纷纭,乱成一团。
林澈站在殿中,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吐蕃军队来势汹汹,若不及时应对,边关百姓必将生灵涂炭,大唐的江山也将岌岌可危。回想起自己在边关击退吐蕃时的场景,那火炮的轰鸣、炸药包的巨响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但此次吐蕃来势比上次更为凶猛,形势不容乐观。
“陛下,吐蕃此次来犯,绝非寻常骚扰。臣恳请陛下恩准,让臣前往边关,与吐蕃一战!”林澈上前一步,拱手向武则天请命,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
武则天看着林澈,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更多的是担忧:“林中郎将,你在边关的功绩本宫铭记于心。只是此次吐蕃来势凶猛,你可有十足的把握?”
林澈微微躬身,自信地说道:“陛下,臣虽不敢说有十足把握,但臣定当竭尽全力。如今吐蕃妄图侵犯我大唐疆土,伤害我边关百姓,臣身为大唐臣子,怎能退缩?且臣在边关时,对吐蕃军队的作战方式有了一定了解,再加上臣所学的知识,定能找到破敌之法。”
武则天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说道:“好,既然如此,本宫命你为帅,即刻率领大军前往边关御敌。所需粮草、兵器,兵部会尽快筹备。你务必小心行事,切不可轻敌。”
“臣遵旨!”林澈领命后,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击退吐蕃,守护好大唐的边疆。
退朝后,林澈匆匆回到公主府,太平公主早已在府中焦急等待。见林澈回来,她赶忙迎上前去,眼中满是担忧:“林郎,边关战事紧急,你真的要去吗?此去危险重重,万一……”太平公主说到此处,声音微微颤抖,眼眶也有些泛红。
林澈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温柔地说道:“公主,我知道你担心我,但边关告急,我怎能坐视不理?放心吧,我定会平安归来。你在长安也要多加小心,武三思虽暂时受挫,但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你要提防他暗中使坏。”
太平公主咬了咬嘴唇,点了点头:“林郎,我明白。你在边关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若有任何危险,千万不要逞强。我会在长安为你祈福,盼你早日凯旋。”
林澈将太平公主轻轻拥入怀中,两人相拥片刻后,林澈便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奔赴边关。临行前,太平公主将自己贴身的一块玉佩交给林澈:“林郎,这块玉佩你带着,它能保你平安。看到它,就如同看到我在你身边。”
林澈接过玉佩,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公主,我定会好好珍惜。等我回来,我们再一起看长安的花灯。”说罢,林澈翻身上马,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长安。
一路上,林澈心急如焚,催促大军日夜兼程。沿途的百姓看到大军奔赴边关,纷纷夹道相送,眼中满是期待与感激。他们为士兵们送上食物和水,希望他们能早日击退吐蕃,还大唐边疆安宁。林澈看着这些朴实的百姓,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守护好他们的安宁。
数日后,大军抵达边关。林澈望着远处尘土飞扬的吐蕃军营,心中暗暗思忖着破敌之策。他深知吐蕃军队擅长骑射,骑兵冲击力极强,若正面交锋,唐军可能会陷入苦战。于是,他决定先了解敌军的部署和地形,再制定作战计划。
林澈带着几名亲信,乔装打扮后悄悄接近吐蕃军营。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吐蕃的巡逻士兵,潜伏在草丛中观察敌军的动静。只见吐蕃军营中,士兵们来来往往,忙碌地搬运着粮草和兵器。营帐排列整齐,周围还设置了许多防御工事,戒备森严。
林澈仔细观察着敌军的营帐分布,发现他们的粮草辎重集中在军营后方,由重兵把守。而且,吐蕃军营附近有一条河流,水流湍急,这或许可以成为破敌的关键。他心中渐渐有了一个计划,但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回到唐军营地后,林澈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作战计划。他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告知众人,然后说道:“吐蕃军队粮草充足,若与他们长期对峙,对我们不利。我们必须速战速决,打乱他们的部署。我打算利用他们军营附近的河流,引河水灌营,同时派一支精锐部队突袭他们的粮草辎重。这样一来,敌军必然大乱,我们便可趁机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