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瑶是第一个吃到钢镚的人,接着是李槊、李梁、鲁桂珍……

      说来也怪,李旺家是个能吃、爱吃的孩子,可偏偏就是吃不到带有钢镚的饺子。哪怕这一盘吃到最后剩五个饺子、换盘夹,别人就会在他剩的那盘里吃到钢镚。

      气的他无可奈何又不甘心,最后还是李旺男帮着夹了一个,这才吃到。

      吃过饺子,大家继续玩扑克,孩子们也去西屋组了两伙,玩的十分热闹。

      玩的过程中,李槊问了关于李旺民跟李旺家成绩提升的问题。

      他是看重学习的,而且也是迟到红利的,所以他很感兴趣。

      关于“学习”这个话题,李梁跟程瑶很有发言权。更何况当下大环境很少有父母会注重孩子的学习,所以趁现在主动抓起来,很容易就会让孩子成为第一波吃到红利的那批人。

      “……说到底,自主学习的孩子还是少数,但只要咱们看着、盯着,他们再不想学也得学。只要在班级名列前面、树立起自信,后面的学习自然也就差不到哪儿去。管它本科还是专科,只要是大学生就包分配,端着铁饭碗不比啥都强?”

      “我媳妇说得在理,你们一定要往心里去。咱们当父母的,不能总把‘儿孙自有儿孙福’挂在嘴边,那根本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等孩子长大了,反手再来一句‘百善孝为先’,那孩子还真是倒血霉了。”

      夫妻俩的话让鲁桂珍沉默了。

      她没什么文化,所以总喜欢念叨“儿孙自有儿孙福”,因为她爸妈也是这么唠叨。可是今天听到这样一番见解,她第一次开始自我怀疑。好像不能只管吃饭、穿衣,学习方面也要管。

      毕竟念了大学、捧上铁饭碗,孩子们的未来才有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才能更好。

      “大哥跟嫂子说得对,幸亏当家的问了,不然我还在那鼠目寸光呢。旺山的事情就麻烦哥跟嫂子安排了,需要多少钱您们只管开口,我们两口子准备。我俩没啥大的本事,能做的就是孩子念到哪儿、我们供到哪儿。”

      程瑶见她这么爽快,满意的缓缓颔首。

      “放心,需要打点时我会知会你。初中离我们买的院子不算近,但骑车也就十几分钟。我们这次去粤城看看,如果有不要票的自行车就买两辆,正好家里也得用。”

      “还能有不要票的自行车?”李槊惊呆了。

      李梁看着大惊小怪的亲弟弟,得意的敲敲手腕儿上的表,说:

      “我们买的手表就没要票,价格还比咱这的供销社买的便宜。那边离香江近,有很多人走私,只要能找到靠谱的买家,还是很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