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县城内的一般百姓,实在是没有粮食了,只能向那些富户购买粮食。没钱了,就只有卖儿卖女签卖身契。一般百姓为了活命,也只能听从了他们的号召,和他们一起联合起来,守住杨氏县。
现在的杨氏县,其实就等于是掌控在那些中小型地主富户手里。皇甫嵩就是考虑到直接委派县令,来到杨氏县估计也很难开展工作。所以就以抗贼有功之名,举荐了那个被共推出来的地主富户为县令。他就仅派了县丞、县尉前来,协助县令重建官府。
现在的县令叫杨杰。
杨氏县的原官府官员被杀,真正的大地主豪族,基本被黄巾军吃了大户,所以,中型的地主富户中,杨杰是杨氏县名望相对较高的富户家主,如此才被共推为首领,现为县令。
县丞叫文申,县尉叫王豹。另还有一个县尉,由县令杨杰提名,叫索起,同样是杨氏县的一个中型富户的家主。
另外还有一些县令属官等等,这些都是由县令自行任命。
汉时,一个县城,除了主官之外,还有包括了各行各业的官吏。
那些小官吏也不能轻视,如刘显现在带着鱼进城去出售的话,这个就归县城的都水官管了。
一般的县城,有湖泊、河流,有渔业的地方,都会设置都水官,他们负责征收“渔税”。
这个罗树,虽然只是一个什长,但却是皇甫嵩派来的那一队官兵中的五个什长之一。他也等于是程参与了这两三天来的杨氏县的官府重建事务,对于一些人事的任命他也知道的,所以,才能跟刘显说了这么多。
听他所说的,现在的杨氏县的情况的确是比较复杂,估计将来一段时间之内,他们的县令跟县丞、县尉之间,肯定有一翻明争暗斗,杨氏县的官府内部并不会平静。
但是这些跟刘显没有太大的关系,且暂时刘显也没有那样的能量可以参与得了杨氏县官府的内部高层的争斗,没能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影响。
进了城后,给刘显的印象就是脏乱差。
完没有刘显所想象中的一县的繁华。甚至,县城内的行人都不多,根本也没有什么的满街叫卖的场面。
萧条、萧瑟就是杨氏县县城内的真实写照。
偶有行人,亦都是行色匆匆,所见到的一些百姓,基本都是面黄肌瘦,一个个都无精打采,忧心仲仲。
城内除了个别的商铺,主要是出售粮米等粮食的商铺还开着门做生意,别的几乎都没有商铺开门营业,这个也包括了酒楼客栈这些。
观察了杨氏县内的主街道后,刘显只好让郑伯去敲开了一家客栈的门。